意大利最高法院最近的第 33201/2024 号判决(2024 年 5 月 21 日)在刑法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涉及侵犯公共信任的犯罪方面。该判决是在复杂且不断发展的法律和判例背景下做出的,它澄清了与个人身份信息虚假陈述及其刑事责任相关的关键问题。
最高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被告人 E. D. R. 被指控就其无犯罪记录的情况作出了虚假陈述。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这种行为是否构成《意大利刑法典》第 495 条所规定的伪造文件罪。法院引用了以下判决要旨:
关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虚假陈述——未收到《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 64 条第 3 款通知的陈述人——宪法法院第 11/2023 号判决——《意大利刑法典》第 495 条规定的犯罪——存在性——排除——案情。在涉及侵犯公共信任的犯罪方面,根据宪法法院第 11/2023 号判决,未收到《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 64 条第 3 款通知的被告人就《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 21 条附件所列个人身份信息作出虚假陈述,不构成《意大利刑法典》第 495 条规定的犯罪。(案情涉及被告人在审讯前就其无犯罪记录作出了虚假陈述)。
这项判决对意大利刑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以下方面:
总而言之,第 33201/2024 号判决在涉及侵犯公共信任的犯罪背景下,是保护个人权利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最高法院在宪法法院的裁决支持下,明确指出,在缺乏明确证据的情况下,法律确定性应优先于过度惩罚性的解释。这种方法不仅加强了合法性原则,还有助于增强对刑事司法的信任,这对于法治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