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最高法院2024年第16111号最新判决,就恶意行为导致的破产的构成要件提供了重要澄清。特别是,法院裁定,为证明此类犯罪事实,无需证明特定意图,而仅需证明一般意图,即对具体行为的认知以及因违背义务的行为导致破产的可预见性。
意大利破产法,特别是第223条第2款第2项,为恶意行为导致的破产的构成奠定了基础。意大利宪法法院和既有判例为界定当前法律框架做出了贡献。本判决延续了此前关于恶意行为与意图关系的判决,例如2020年第12945号和2004年第19101号判决。
因恶意行为导致的破产 - 心理要素 - 针对具体行为的一般意图以及因违背义务的行为导致破产的可预见性 - 充分性 - 恶意导致破产 - 特定意图 - 必要性 - 犯罪事实。为构成因恶意行为导致的破产,无需证明旨在导致企业破产的特定意图,而只需证明一般意图,即对具体行为的认知和意愿,以及因违背义务的行为导致破产的可预见性。(在本案中,系统性且持续的税务和社保义务不履行,是出于有意识的管理选择。)
一般意图的概念是指被告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及其持续时间的认知和意愿。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直接导致企业破产的意图,企业家也可能因恶意行为导致的破产而被追究责任,只要证明其行为导致了可预见的破产状况。
本判决的实践意义对所有企业家和行业专业人士都至关重要。管理决策必须秉持公正和透明的原则,避免可能导致税务或社保违约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责任对于预防严重的法律后果至关重要。
总之,2024年第16111号判决是界定恶意行为导致破产刑事责任方面的重要进展,强调了一般意图的核心作用以及企业透明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