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9 日的第 19971 号判决是最高法院在关于需提起公诉的犯罪方面的一项重要裁决。随着第 150/2022 号法令的生效,刑事诉讼的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受害人表达惩罚意愿方面。本文旨在分析该判决的内容及其法律影响。
第 150/2022 号法令对《刑法典》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将某些犯罪行为规定为需要提起公诉。这意味着启动刑事诉讼需要受害人的意愿。本判决阐明了这种意愿如何表达,以及即使没有明确声明,如何可以推断出这种意愿。
根据第 150/2022 号法令的生效,犯罪行为已变为需要提起公诉——受害人表达惩罚意愿——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保留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可推断性——存在——具体情况。关于根据 2022 年 10 月 10 日第 150 号法令生效后,犯罪行为已变为需要提起公诉的,受害人表达惩罚意愿,可以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保留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来间接推断,尤其是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具体情况涉及《刑法典》第 659 条第 1 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这一要旨强调,在目前需要提起公诉才能追究的犯罪背景下,即使没有明确声明,也可以推断出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的意愿。这一点对于确保受害者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积极作用至关重要,而无需正式提出指控。
第 19971/2023 号判决为需要提起公诉的犯罪的受害者设定了一个重要先例。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保留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来推断惩罚意愿的可能性,扩大了受害者积极参与刑事诉讼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对受害者采取更公正公平的态度,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具响应性和更能体察社会需求的法律体系。
总之,该判决强调了惩罚意愿在刑法动态中的重要性,明确表示即使是隐含的表达也具有法律效力。第 150/2022 号法令引入的以及最高法院确认的新规定,正在改变犯罪的追究方式,反映了向加强受害者保护的范式转变。